有鑑於看到電影心得(特別是負雷文)底下常常有止不盡地戰火,”是你看不懂”,”我看不懂是我的錯嗎?”,”覺得難看就是沒深度嗎?”blahblahblah鬼打牆的討論串,就突然開始思考"負雷文"之所以常常變成眾矢之的的原因。

 

畢竟是花了三百多塊踏進電影院又花了2個多小時坐在那裡,因此不論為了何種原因而產生的不盡興,而產生情緒性的批評是很難免的。”好無聊~”、”不喜歡~”、”看不懂~”諸如此類,看完一部片之後最直接的主觀感受。

 

只不過當觀影人是認真想要分享或批評這部片,甚至討論其價值的時候,或許從多客觀的角度去分析,比較能讓尚未看此片的讀者真正了解這部電影的取向及優劣(畢竟不同人主觀很難完全套用),並評估究竟是否適合自己;更讓已看過此部電影的讀者在既有印象以外,產生更多新的角度去認識這部片。事實上一篇精準且理性分析的負雷文,對於原本支持這部電影的觀眾來說,可能遠比好雷文更具有討論的價值。

 

我覺得在陳述對作品的感受時應重視兩個點:

1.  一部作品有多個討論層面與角度

2.  若是因自己在看電影前對取向定位錯誤或了解不足而產生的失望,應被獨立討論

 

在這裡”層面”和”角度”指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一部電影作品總有很多很多工作者參與其中,每一個工作都屬於一個可以討論的層面,不論導演、演員演技、劇本節奏、劇情、場景設計、音樂、音效等,即便是完全主觀描述,也總會有某些地方值得肯定,或某些地方不欣賞的地方。

例如,前陣子看了郭富城的<殺人犯>,就深深覺得有不錯的劇本(或是idea),有很優秀的美術設計和場景,也找來了影帝加持,但從頭到尾都覺得導演在許多眉眉角角上十分不用心,包括肢體語言不合邏輯等等。雖然對於此點邊看邊嫌,但又很喜歡這部片營造的氣氛。


另外,一部片被如何定義,可能會使得觀影人產生不同欣賞標準,而有不同的評價。例如有些片被歸為”懸疑動作片”,但它若武打不華麗,場面不刺激,爆破不真實,就動作片的角度而言就很差。但也許同時它卻有峰迴路轉、絲絲入扣的劇情,這就懸疑/劇情片的角度而言,又是一部好片。

 

因此,別輕易說一部片是”爛片”。雖然不否認這種片確實存在,但當一部片尚稱用心,或許仍有其值得欣賞的層面或角度的時候,就不會想要以一概全地批評”這部片”爛。

之前看<命運規劃局The Adjustment Bureau>,很多人說爛,但它其實有個非常創意的題材,整部片的氛圍也很吸引人。到結局之前都令人非常期待主角如何從困境中解套,但之所以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起了一個大頭卻找不到合理的收尾,最後十分草率就結束了。


觀後的失望程度或許也與觀影人看電影的目的有關係。

假設對於”看電影是想要追求刺激”的人而言,一部劇情精彩但特效很弱的懸疑動作片,對他來說就達不到期望的滿足。

我想我看電影是喜歡聽故事。因此對於各種手法、斥資、風格接受度都還算高,只要它討論了一件我覺得特別的事,或說了一個我很想知道怎麼了的故事。但就算有這麼明顯的喜好,在看不同導演不同風格的電影時,應該要抱著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它。

例如,Tim Burton的電影總有很獨特的藝術設計,但步調或故事內容常常有點難共鳴,那麼就去欣賞它的奇幻色彩;David Fincher是個很強的說故事者,雖然常常陳述過程文字感過強,那麼就當作是在聽一個玄妙的故事; Steven Spielberg討論一個很獨特的題材或情境,那麼就跟著導演思考它的哲學;Guillermo del Toro毛骨悚然又有點噁心的黑暗童話,雖然有時可能為了隱喻或是童話式路線令人不費解,那麼就單純享受於沉浸在超現實的驚悚氛圍中;而有些片僅僅是有很驚人的卡司那就去朝聖看看(雖然我已經不再相信凱吉大叔...)……諸如此類。

對於特色或著力點不同的作品,就會有著不同的欣賞方式及衡量標準。(或許這是我片單源源不絕的原因...)


因此觀影人期待與電影實際的著墨方式之間的差異即帶出應重視的第二點:

若是因自己在看電影前對取向定位錯誤或了解不足而產生的失望,應被獨立討論”。

 

之所以會特別強調這點,是因為有太多片其實很有欣賞的價值,卻出在片名/片商歸類/宣傳的定位/預告片錯誤傳達這部片核心的著力點,導致吸引了錯誤的族群帶著不適合此片的期待來消費,而讓真正適合此片的人也因錯誤預期它的取向而miss掉這部。

舉個我昨天才剛看過的<重裝教士Machine Gun Preacher>。看片名、簡介,以及預告片我都以為是動作劇情片。結果是幾乎沒有什麼動作場面(最多是一些槍戰),甚至有人看了之後太失望直接把它定義為”宗教宣傳片”(因為主角行為轉機都來自於宗教洗禮)。但其實它也不是宗教片,因為就算抽離宗教成份這個故事的發展依然會成立。它的本質很簡單,就是Sam Childers的自傳改編,但片子的核心卻一直到最後1/3才凸顯出來。但就算電影定位不符合預期,導演敘事力和劇情節奏又掌握得不是很對胃口,我依然覺得這個人的故事是值得觀眾花時間去認識並深省的。

或是像<爆裂警官Bad Lieutenant>,不熟悉Werner Herzog的觀眾就會誤以為是刺激動作片還是懸疑驚悚片; 或是聽到片名誤把<謎樣的雙眼The screte in their eyes>當成情慾片; 或是誤把<刺客公敵Killers>當成動作喜劇片;或是誤把<全境擴散Contagion>當成災難片....(以上全都是本人犯的錯...)

在這種時候,一篇確切缺點與優點的心得文, 就有助於讓尚未看過此片的人釐清本片真正內容與風格。

因此在選片的時候,了解自己的期待和喜好,與了解這部片真正的內容與定位是很重要的。而更好的是在看完一部電影後,不論是否符合主觀預期,都能以多面向、多層次的方式去評價一個作品才是對於讀者較有幫助的做法,讓還沒看過此片的人更了解這部片真正的樣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zis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